方歌 由一則網絡謠言所想到的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近日,網絡上有一則涉及武杭高鐵池黃段走向的信息被炒得沸沸揚揚,起因是黃山市人民對高鐵的期盼。
據悉,自武杭高鐵順利列入國家鐵路“十三五”規劃以來,黃山區網民通過網絡紛紛表達對家鄉交通事業發展的關心。據了解,高鐵建設的線路規劃方案中,一般都會設主線和副線,正是因為有了這“南北線”之說,從去年底至今,該高鐵南北線之爭在網上炒得火熱,有少數網民甚至進行個人攻擊,甚而網絡暴力,討論失去了理性,范圍超出了鐵路建設本身的范疇。部分網民抓住黃山區人民對高鐵的渴盼之情,組織非法集會,搞萬人簽名活動,嚴重影響了市民對武杭高鐵池黃段走向的認知,破壞了當前高鐵事業發展需要的團結、和諧的氛圍。
竊以為,此事件反映出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地方政府的懶政作為。網上開始流傳未經證實的高鐵走向方案圖是去年10月,而黃山區公安局在其政府官網上發表《告全體網民的一封公開信》卻已是今年2月中旬了。對于帖子的關注、輿情的引導以及事態發展的預估等,顯然不足。
其次,本位主義作祟。高鐵建設能夠有效地促進地方交通、經濟、旅游等許多方面的發展,地方政府都希望在這個大盤里“分一杯羹”,這既是當任期間的政績,也是富民的一項舉措。其實,這樣的考量沒有錯,只是沒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來認知,以本位主義對待高鐵建設,難免會出現對網絡輿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現象。
再次,似有炒作之嫌。如同許多娛樂界一樣,在事情尚未明了之前,為博取大眾的眼球,引起世人的關注,最終達到名利雙收的目的,不惜采取各種手段,如“自黑”、“雇水軍”、“制造桃色新聞”……那么,高鐵需要炒作嗎?讓沿線地區和人民未動先盼,讓許多客戶蓄勢待發,讓地方政府積極配合,這樣的“炒作”有益無害。只是由于把握和管控的力度不夠,才造成事態逐漸失控,有些事與愿違。
在網絡信息日漸發達的今天,如何讓輿情向著期望的方向發展,這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