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檢察:做優刑事執行檢察 堅守“高墻”內外的公平正義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2024年,大通縣人民檢察院駐所檢察室強化政治引領,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全面履行檢察監督職責,緊緊圍繞刑事執行的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科學謀劃、真抓實干,守好刑罰執行的“最后一公里”。
黨建引領聚合力,品牌建設樹標桿
刑事執行檢察工作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北川執檢”品牌建設為中心,推動執檢工作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政治建設,將黨建工作與執檢業務深度融合,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優化監督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執檢品牌;二是深化品牌內涵,以“規范化、專業化、智能化”為目標,加強與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門的協作,形成監督合力,推動執檢工作高質量發展;三是注重品牌宣傳,通過典型案例、法治宣講等方式,增強社會認知度,擴大“北川執檢”刑事執行檢察品牌的社會影響力,樹立執檢工作新標桿。
數字檢察賦新能,模型應用促創新
“北川執檢”刑事執行檢察團隊積極探索數字檢察模型應用,推動執檢工作智能化、精準化。一是構建“大數據+執檢”模式,整合公安、法院、司法等多方數據資源,實現信息共享與智能分析;二是借力創建的“社區矯正對象脫漏管類案法律監督模型”,大幅提升了監督質效。通過數據分析預測矯正對象脫漏管隱患,為精準施策提供科學依據;三是應用最高檢刑事裁判涉財產執行類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篩選出200條線索,共辦理刑事裁判涉財產刑未交付執行監督案25件。應用剝奪政治權利執行類監督模型,辦理未按時交付執行案件1件。
社區矯正強監督,精準幫扶促回歸
社區矯正是刑事執行檢察的重點領域。“北川執檢”以“監督+幫扶”雙輪驅動,助力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社會。一是強化日常監督,通過定期巡查、專項檢查等方式,確保矯正措施落實到位;二是創新幫扶機制,建立多方聯動的社區矯正紅色教育、公益勞動的教育幫扶機制,以烈士陵園為基地,用紅色教育賦能社區矯正教育幫扶,為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公益活動、改造自我創造條件,進一步豐富社區矯正公益勞動和教育幫扶的形式和內容;三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社區矯正動態監管平臺,實現實時監控、精準管理,有效預防脫管漏管現象。
巡回檢察提質效,專項活動顯成效
“北川執檢”刑事執行檢察團隊堅持以日常監督為根本,開展專項檢察為抓手,全方位對社區矯正監管活動進行監督。一是通過運用矯正一體化平臺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報到、定位打卡、請假、越界情況等進行檢查,對發現的違法情形及時提出糾正意見。二是聯合司法局開展了社區矯正巡回檢察專項活動,深入各鄉鎮司法所,開展常規檢查的同時對社矯對象開展集中教育,通過向社區矯正對象宣講近幾年收監執行的案件,起到警示的效果,切實增強了社區矯正對象的守法意識。三是注重成果轉化,通過巡回檢察總結經驗,完善制度機制,推動執檢工作規范化、長效化。
警示教育筑防線,法治宣傳入人心
“北川執檢”刑事執行檢察團隊積極開展警示教育和法治宣傳活動,筑牢刑事執行領域法治防線。一是深入司法所、社區開展警示教育,以案釋法,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的法治意識;二是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法治宣講,普及《社區矯正法》等法律法規,提升群眾知曉度;三是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簡報信息、普法視頻,擴大宣傳覆蓋面,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通過檢察聽證的方式,解決矯正對象外出經營的實際困難,針對申請擴大活動范圍召開聽證會3次。
回首來時路,砥礪新征程。2025年,大通縣人民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工作將繼續立足職能、守正創新、能動履職、維護刑事執行公平正義,推動刑事執行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平安大通建設貢獻檢察力量。(郝雪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