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務卡是群眾的“貼心卡”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轉變干部工作作風,規范干部從政行為,打造服務型政府,新疆蘇木塔什鄉以“便民惠民服務中心”為平臺,印制了“便民服務卡”,把駐村鄉干部的職務、手機號碼打印在“便民服務卡”上,免費發放到全鄉每戶群眾家中。群眾如遇到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計生、司法、財政、宅基地審批、戶籍事務辦理、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等方面疑難問題,或有急事、難事,可直接撥打駐村干部電話,就能得到滿意答復或熱誠服務,極大地密切了干群關系。(7月26日中國經濟網)
可見,通過推行“便民服務卡”,強化了干部及黨員意識,暢通了群眾訴求渠道,密切了黨群關系,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黨員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便捷的“連心橋”,是服務群眾的精確“導航儀”。
以卡為橋,密切干群關系;以卡為軸,帶動干部服務群眾;以卡為尺,檢驗政府工作績效,和諧干群關系。可見,推行干群連心卡后,干群連心卡成為密切干群關系的“連心卡”、“和諧劑”,既拉近了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增強了干部的服務意識,又讓群眾得到了方便,使得干群“心連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只有廣大黨員干部真正把身子沉到最基層,才能聽到真話;感知百姓冷暖,方能了解實情。因此,黨員干部要充分利用好便民服務聯系卡”,做到“召之即來”,在與群眾同甘苦、共患難上下功夫,根據不同地方實際找準著力點,切實解決基層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多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實惠。
總之,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應有之義。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黨政機關,我們要讓群眾生活的有尊嚴,就要時刻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不僅在宏觀政策和環境上,更要體現在日常細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