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出居民信息折射出濃濃愛民情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又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早晨,8時不到,55歲的錢蕊蓉就來到了小區內。每天巡查小區一小時,是每位居委干部的“必修課”。錢蕊蓉說,不到現場,怎么了解民情。她要求居委干部每天都要寫巡查日記,今天去了哪個樓道?遇到了哪位居民?聊了什么?都要寫下來。(7月27日《新民晚報》)
岳陽街道景德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錢蕊蓉和每一位居委干部,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巡查小區一小時,巡查路上,總會遇到不少居民,錢蕊蓉能準確叫出每個人的名字。932戶、2500多人,她了如指掌。居委會里有一厚沓的《居民情況登記表》,錢蕊蓉基本上能背個八九不離十。像錢蕊蓉一樣“身懷絕技”的還有65名樓組長,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居委會定期對樓組長進行業務考核,最主要的方式竟然是背居民信息。錢蕊蓉認為,干部要背居民信息,不親自走進每一戶居民家中能夠做到嗎?
一個政黨,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人民,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黨員干部,只有經常下基層、接地氣,才能保持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只有對群眾動真情,群眾才會對你有感情。筆者認為,像錢蕊蓉這樣的65名樓組長之所以能夠熟知群眾,“身懷絕技”地叫出每一名群眾的名字,就在于他們“知百家情”,就在于他們充分“接地氣”。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先要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基層黨員干部工作在第一線,生活在群眾中,了解社情民意,熟知群眾冷暖,有責任當好橋梁紐帶,把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映上來。只有建立政民溝通的長效機制,發揮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共同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更好地服務民生、服務群眾。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要真正放下身段、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帶著真情實感去融入群眾中,做到“望聞問切”,多從實踐中汲取營養,多從群眾中尋找方法,在同群眾打交道中鍛煉能力。要有效地組織群眾,就要尊重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群眾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扎扎實實的工作為人民群眾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
總之,黨員干部要在“親知、真知、深知”上下功夫,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到群眾中去,了解真實情況,熟知社情民意,掌握工作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