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互助檢察助涉案少年“重啟”人生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在社會治理的宏大版圖中,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始終是一塊沉重的拼圖。當稚嫩的面孔與不法行為產生交集,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個體成長的迷失,更有家庭監護環節的松動與缺位。8月30日,互助縣人民檢察院針對12名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長集中送達督促監護令,同步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心理輔導及教育矯治工作,以多維舉措從源頭破解未成年人犯罪困局,為迷途少年的未來點亮希望之光。
督促監護令:家庭責任的再明確。“監護不是簡單的‘看管’,而是用科學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送達現場,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哈蘭芳向監護人逐條解讀法律條文,直指監護過程中存在的監護缺位、教育失當等問題。這12份督促監護令絕非冰冷的 “罰單”,而是貼合每個家庭的“定制方案”:針對父母因生計忙碌忽視孩子心理需求的家庭,要求“每周進行一次深度溝通,記錄孩子的情緒變化”;對存在暴力管教傾向的監護人,嚴令禁止體罰行為。這份文書既承載法律的剛性約束,更喚醒家庭監護責任的溫情。
家庭教育指導:開啟正確育人之門。家庭教育是一門需要不斷修習的學問。互助縣人民檢察院針對涉案未成年人家長開展專業指導,為幫助涉案未成年人家長走出教育誤區,特邀資深心理咨詢師,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剖析+情景模擬”的立體模式,向家長系統傳授親子溝通技巧、情緒管理方法與法治教育要點。“以前總覺得掙錢供他吃穿就夠了,從沒問過他心里在想什么。”一位父親在互動環節紅著眼眶反思。這場指導如同鑰匙,為迷茫的家長們打開了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
心理輔導與教育矯治:重塑心靈的旅程。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長軌跡往往伴隨心理陰霾與行為偏差,專業干預成為他們回歸正途的關鍵。互助縣人民檢察院特邀心理咨詢師為12名孩子量身打造“心理疏導+行為矯治+法治教育”的三維幫扶體系,通過專業心理咨詢幫助他們釋放負面情緒、修復心理創傷;同時開展行為矯正訓練,培養健康行為習慣;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典型案例講解,將法治意識融入日常認知,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攜手共進,守護未來。對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治幫扶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發力。家庭需筑牢監護防線,用陪伴與理解搭建成長港灣;學校要強化德育與法治教育,將正確的價值觀根植于日常教學;社會各界則應消除偏見,為改過自新的孩子提供包容的成長環境。
互助縣人民檢察院將督促監護令的剛性約束與家庭教育指導的柔性引導巧妙融合,讓心理疏導的溫情陪伴與法治教育的理性規范深度交融,傾力為涉罪未成年人編織起一張兼具溫度與力度的保護網。以法為堅實后盾,以愛為溝通橋梁,助力迷途少年重新校準人生航向,在法治的明媚陽光下奔向充滿無限希望的明天。(哈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