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影響力”透析,折射四風“灰色圈”不可小覷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從研究會、促進會到學會、協會,原本是民間性質的社團組織,如今卻是干部“扎堆”,“官味”十足,有的甚至淪為不當利益的“輸送帶”和四風蔓延的“灰色圈”。 繼中央巡視組前不久專門指出“干部兼職過多”問題,少數省份相繼曬出“兩棲干部”清理“成績單”。(2014年10月13日來源:新華網)
當下,利用官員影響力“拉大旗作虎皮”,或違規收高額會費,或到處拉贊助搞攤派,或舉辦評獎四處斂財,甚至為官員提供公款出國、出境旅游等“機會”……社團組織牽涉的腐敗問題屢見報端,大眾對此亦是廣為詬病,社團組織在官員腐敗中扮演的角色無疑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筆者不禁提醒,“官員影響力”透析,折射四風“灰色圈”不可小覷。
近年來,一些社團的“官味”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愈演愈烈。從退休官員權力“緩沖區”,到在職干部權力“延伸帶”。第二輪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僅湖南和新疆就排查和清理出黨政干部在協會、學會、社會組織兼職超過5000人,其中廳級干部超過500人??梢?,中央有關文件中雖然早就明確要求“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不兼任社會團體領導職務”,但禁令卻屢屢成為進出隨意的“旋轉門”。
毋庸置疑,公權加盟撐場 才會讓民間社團變味異化。正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所說,“兼職是表面現象,更多地在借機延展自己的影響力和‘待遇’。”強烈的“行政化”色彩下,一些社會團體特別是行業類協會、商會易出現“變味”和“異化”。從已曝光案例看,大多集中在建筑、醫衛文體、珠寶、安全監管等領域。事實上,從查處的一些腐敗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干部到社團任職,并非完全出于個人愛好和興趣因素,其中更多的則是社團背后強大的利益驅動因素。
顯然,要向領導干部兼職說“不”,就要杜絕社團成隱性腐敗“避風港”。無論是在職干部到協會兼職,還是退休領導到協會任職,都很容易滋生腐敗現象。應全面清理整頓社團。目前,多地已對領導干部兼職社團作出禁行規范,加快社會組織的“去行政化”進程。同時,針對部分協會“不想脫、不愿脫、不會脫”,行業協會還需做到,職能不得與行政部門掛鉤,人財物不得與主管單位相連,現任或退休領導不得利用“影響力”擔任職務、運作活動。
總之,“官員影響力”透析,折射四風“灰色圈”不可小覷。為此,堅決清除社團“官扎推”的畸形“腐敗圈”不能手軟,既要讓協會履行行業自律、行規行約、行業標準等應有的職責,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又要強化干部監督和信息審查,揭開個別社團官員“扎推”的隱形衣,一旦發現違規干部就要嚴肅處理、以儆效尤,著力推進社團“去行政化”進程,擦干凈社團的“行政化”色彩。(文/陳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