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角色齊發力 筑牢平安根基促和諧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基層派出所是公安機關聯系群眾的“第一窗口”,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服務民生的重要陣地。面對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新要求,雙塔派出所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創新服務模式,以“一警多能”為抓手,化身多重角色,全力夯實基礎工作,織密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切實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一、當好“基礎信息采集員”,數據賦能精準防控
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扎實開展“一標三實”信息采集更新工作。民輔警走村入戶,逐門逐戶核對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和實有單位信息,同步摸排流動人口、重點人員動態,確保數據鮮活準確。依托警務大數據平臺,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實施動態管控,實現“基礎信息采集—風險智能研判—隱患精準消除”閉環管理。
二、當好“法律常識宣傳員”,法治春風潤民心
派出所堅持普法宣傳與警務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化宣傳矩陣。線上,通過微信群、短視頻推送反詐、禁毒、防盜等法律知識;線下,利用“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在田間地頭、社區村組開展“法治夜校”,用通俗語言講解《民法典》《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規。針對老年人、務工人員等易受騙群體,以案說法,讓法律知識入腦入心。通過精準宣傳,成功阻止電信詐騙案件6起,挽回群眾損失20余萬元。
三、當好“矛盾糾紛調解員”,筑牢和諧穩定防線
雙塔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作為平安建設的重中之重。民輔警主動下沉社區,聯合網格員、村(居)委會、司法所等力量,建立“警民聯調”機制,通過入戶走訪、警民懇談等形式,及時發現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勞資爭議等隱患。針對復雜矛盾,推行“一事一策”調解法,綜合運用法律宣講、心理疏導、多元協商等方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今年以來,累計化解各類糾紛2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有效防止“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發生。
四、當好“交通安全勸導員”,守護群眾平安出行
針對農村地區道路隱患多、群眾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派出所民輔警化身“交通安全勸導員”,多措并舉織密交通安全網。一方面,在重點路段設置“護學崗”“高峰崗”,加強學校周邊、集鎮轉盤、急彎等區域的巡邏管控,嚴查農用車違法載人、駕駛電動車不戴頭盔、酒駕醉駕等行為;另一方面,通過警車巡邏和“大喇叭”廣播、發放宣傳單等方式,用方言土話講解交通法規,用典型案例強化警示教育。今年以來,轄區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0%,群眾頭盔佩戴率提升至80%以上。
五、當好“校園安全守護員”,撐起師生“保護傘”
為營造安全有序的校園環境,派出所嚴格落實“護校安園”責任。常態化開展校園周邊治安整治,清理流動攤販,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指導學校完善應急預案,組織反恐防暴、消防逃生演練,提升師生應急能力;推行“法治副校長”機制,民輔警定期進校園開設安全教育課,圍繞防欺凌、防詐騙、防溺水等主題,以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形式增強學生自護意識。今年以來,累計開展校園安全檢查20余次,整改隱患4處,法治宣講覆蓋師生1000余人次。
基層派出所的“多重角色”,既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通過多元化履職、精細化服務、社會化協同,派出所民輔警將工作觸角延伸到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真正實現了“警力沉下去、平安升上來”,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貢獻了公安力量。今后,雙塔派出所將繼續以“繡花功夫”做實基礎工作,用“鐵腳板”走出平安路,讓“警察藍”成為群眾心中最溫暖的守護色。
編輯 周瑜 通訊員 李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