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區檢察院攜手共筑大通河流域生態屏障 簽署公益訴訟協作機制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近日,甘肅天祝、永登以及青海互助縣三地檢察院,在天祝縣檢察院共同舉行了黃河支流大通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簽約儀式。
大通河,這條發源于祁連山脈東段的河流,全長達561公里,流經甘肅與青海邊境,其中互助縣境內全長63公里,流域面積986平方公里;天祝縣境內長約70公里,流域面積1108平方公里;永登縣境內全長54公里,流域面積1331.2平方公里。作為黃河的重要二級支流,大通河在黃河水源涵養及生態系統調控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守好筑牢祁連山生態安全屏障、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在此次簽約儀式上,天祝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明德,永登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蘇克鴻,以及互助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馬臻共同會簽了《關于建立黃河支流大通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這一文件的簽署,標志著三地檢察院將在大通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形成更為緊密的協作機制。
《意見》圍繞大通河流域當前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關鍵問題,明確了聯席會議、案件線索移送反饋、案件辦理協作、專項活動協同行動、重大案件協商、信息資源共享、研討交流協作等7項具體機制。同時,三方在履行職責中發現案件線索時,將實行線索雙向移送、結果雙向反饋。在調查取證、專項巡查、業務研討等方面,三方也將相互協作配合,實現資源互通共享。
為了確保協作機制的有效運行,三方將輪流承辦聯席會議,通報案件辦理情況,協商重大事項和重要案件。同時,三方還將加強組織協調,明確專門部門、專門人員負責,定期開展業務交流,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此外,通過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微博、自媒體等多種渠道,三方將大力宣傳大通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的經驗做法,引導公眾廣泛參與和支持,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此次協作機制的簽約是推動三地檢察機關一體協作、優勢互補的重要里程碑。它將為三方深化跨區域協作配合、凝聚同防共治監督合力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也必將為大通河流域生態環境全面改善提供有力的檢察服務和保障。未來,三方將以《意見》的簽署為契機,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強化溝通、深化合作,共同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