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公廟司法所把握“三個度” 幫助矯正對象“心行”雙回歸
- 更換背景顏色:
-
-
-
-
-
-
-
“歐所,是您讓我在黑暗中看到一絲光明,不勝感激!”近日,社區矯正對象李某在期滿解矯之際,向寧波市鄞州區司法局鐘公廟司法所的工作人員表達了由衷的謝意,并堅定表示以后不會再觸犯法律底線。李某在接受矯正時已懷有身孕,丈夫卻無情離開,親人也不管不顧,還被用人單位無故辭退,連奶粉錢都無法解決。司法所得知情況后,立即上門疏導其抑郁情緒,為其籌集物資并開展募捐活動,成功調解了其離婚撫養爭議,還向其提供法律援助爭取合法權益。現在李某跟孩子重新開始了正常生活,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區矯正不單單是一種刑罰執法方式,更是一項拯救靈魂的工程,鐘公廟司法所堅持執法監管、教育修心、幫扶提升相結合,開展人性化監管,增強社區矯正對象悔罪意識、守法意識,提升他們回報社會的意愿,為他們“心行”雙回歸提供有力的保障。
執法監管“有力度”,增強遵規守法意識
“社區矯正是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執行非監禁刑罰的方式,你要明白矯正期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以及違法違規所要承擔的后果。”司法所工作人員正在給矯正對象進行入矯宣告和談話。這是上好入矯“第一課”的重要內容。
鐘公廟司法所嚴把社區矯正“第一關”,入矯必談話、入矯必宣告,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小組,在入矯關口就幫助矯正對象樹立服刑意識和法律意識。
在矯正監管期間,司法所強化數字化監管,依托社區矯正應用平臺,通過“每日巡查+不定時抽查+部門協查”的方式,實時捕捉矯正對象手機定位情況,做到“24小時”監管在線,不斷提高監管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
前不久,司法所工作人員發現,社區矯正對象蔣某手機信號長時間停留在住所。工作人員多次撥打手機也無人接聽,其監護人也表示不清楚其去向,實地走訪無人應答,經派出所協查確認其未經報備擅自離開我市,后對其作出警告處罰,并將其管理等級從普管調整為嚴管。
該司法所社區矯正對象人數一直處在全區高位水平,面臨較大監管難度。在司法所的不懈努力下,至今未出現脫管漏管情況。
精準幫扶“有溫度”,重燃工作生活希望
“感謝司法所和志愿團隊,為我‘牽線搭橋’,讓我順利找到了工作。”社區矯正對象張某,生活拮據又長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司法所獲悉后,聯合“再就業幫幫隊”多方努力,了解到某家單位正在招聘客服,工資待遇也不錯,把就業信息提供給了張某,并鼓勵其前往應聘,后張某成功被招錄。有了工作后的張某重拾生活的信心,認罪悔罪態度更加真誠。近一年以來,該司法所的矯正對象已有7人實現再就業。
司法所為了向每一名社區矯正對象提供精準幫扶,聚力打造了“向陽花”矯正幫扶品牌。三年前,司法所在艱難的防疫期間成立了“向陽花志愿服務隊”,下設個性化“幫幫隊”,匯聚了律師、心理咨詢師、派出所民警等多方力量,集預防、保護、幫教、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暖心的幫扶和堅強的保障。
社區矯正對象王某身患乳腺癌,現因懷孕暫予監外執行,多次表示活得太累不想活了,司法所工作人員耐心對其心理開導并為其提供救助,現其在朋友處幫忙每月有提成等收入,陳某對司法所工作人員的照顧和關心表達了感謝,并表示現在自己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社區矯正對象情況復雜,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罪行種類、個人性格、家庭狀況等因素都各不相同。司法所通過向陽花志愿服務,以更具人性、更具針對性的方式開展幫助和矯正。
向陽花志愿服務隊還成立了向陽花救助基金,對生活困難的矯正對象開展生活救助12次,真正化解矯正對象的“急難愁盼”。
教育修心“有深度”,激發回報社會意愿
矯其行必先正其心。司法所堅持分類教育、因人施策,常態開展“一周一普法、一月一談心、一季一走訪”,在以普法強教育、以案例強警示的同時,鼓勵并組織社區矯正對象積極投身公益活動,以此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未成年人的矯正教育是分類教育的典型。他們往往存在較強的抵觸心理和叛逆心理。針對這類人群,司法所更加注重教育引導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社會觀念和法治觀念。
該司法所有一個未成年矯正對象,父母從小管教方式簡單粗暴,導致其非常叛逆,不服父母管教,結交狐朋狗友,全身紋滿紋身,入矯后也出現違規違紀的情況。司法所開展延伸走訪和談話,與其母親進行了深入溝通,了解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再單獨對未成年人進行談心,讓她對家庭和社會有了良性的互動,目前其矯正表現有了較大進步,還主動表示想要消除自己身上的紋身。
在司法所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矯正對象主動申請參加公益活動。今年,他們在春節期間積極參加“走進養老院送溫暖”活動,不僅給老人談心、表演才藝,還將在技能培訓課堂學到的救護技能耐心講給老人,并在現場演示了擠壓止血、心肺復蘇等操作,用自己所學回饋社會,不僅贏得了他人的尊重,也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不僅如此,還有的矯正對象具有了見義勇為、舍己為人的品格。社區矯正對象肖某和朋友吃完夜宵后在寧波市1844廣場江邊散步,突然聽到江邊傳來哭喊聲,肖某和朋友第一時間跑過去合力將跳江男子救起。近三年來,已集中開展公益活動58場次,參與的矯正對象多達5000多人次。
“我們矯正對象經過‘監管+幫扶+教育’的三重作用,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能順利融入社會、主動回饋社會。”司法所所長歐杰表示。